工程船施工区域监控摄像机的运用需结合复杂水域环境与高精度作业需求,通过多场景覆盖与智能技术融合,实现安全管控、质量追溯及效率提升,具体功能体现在以下施工环节:
1. 疏浚作业精准监控
在绞吸式挖泥船的吸泥管口、耙吸式挖泥船的耙头位置安装防水摄像机,配合水下照明设备,实时记录挖泥深度、泥浆浓度及耙头与河床的接触状态。操作员可通过回放录像分析耙头磨损情况,优化吸泥管角度以减少漏挖区域。当系统检测到泥浆浓度异常降低时,自动标记该时段录像,辅助判断是否遭遇障碍物或地质变化。
2. 抛泥作业合规验证
在抛泥舱门上方安装广角摄像机,记录舱门开启角度、抛泥持续时间及泥块抛落轨迹。通过与GPS定位数据联动,可验证抛泥点是否位于指定海域,防止违规倾倒。部分系统支持泥面高度激光测量仪的数据叠加,在监控画面中实时显示舱内泥量变化,确保每次抛泥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打桩作业垂直度控制
在打桩船桩架顶部安装可旋转摄像机,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桩身与铅垂线的偏移角度,将数据实时传输至驾驶舱显示屏。当偏移量超过允许值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提示调整桩架液压系统。摄像机需配备防振支架,避免因桩锤冲击导致画面抖动影响测量精度。
4. 起重作业安全防护
在起重机吊臂根部及吊钩下方安装双目摄像机,通过三维建模技术还原被吊物空间姿态,当检测到吊物与周围设施间距小于安全值时,自动触发紧急制动。摄像机需具备动态变焦功能,在吊物起升过程中自动调整焦距,确保全程清晰成像。夜间作业时,可切换至红外模式,捕捉吊索具的磨损痕迹。
5. 焊接作业质量追溯
在钢板对接焊缝区域安装微型摄像机,记录焊接电流、电压参数及焊缝成型过程。通过与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数据同步,可追溯每道焊缝的施工时间、操作人员及工艺参数。当无损检测发现缺陷时,可快速定位至具体焊段,分析是电流波动还是送丝速度异常导致的质量问题。
6. 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监测
在浇筑导管出口处安装摄像机,配合超声波测厚仪记录混凝土流动状态。通过分析画面中气泡分布及颜色变化,可判断混凝土是否发生离析。系统自动截取每层浇筑完成时的画面,与设计标高进行比对,防止超灌或欠灌。摄像机需具备防溅罩,避免混凝土飞溅损坏镜头。
7. 施工区域入侵预警
在工程船四周安装带雷达联动功能的摄像机,当检测到非授权船舶或人员进入施工安全区时,立即在监控画面中叠加红色警戒线,并触发高频警报。摄像机需具备电子稳像功能,确保在风浪中仍能清晰识别目标特征。部分系统支持与AIS设备数据融合,自动识别过往船舶类型及航向。
8. 夜间施工照明优化
在照明不足区域部署低照度摄像机,通过智能图像增强算法提升画面亮度,同时避免过曝导致细节丢失。系统可根据施工内容自动调整照明策略,例如在焊接作业时增强局部亮度,在混凝土浇筑时保持均匀光照。摄像机需与LED照明系统联动,当检测到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自动提高该区域照度至300lux以上。
环境适应性要求
工程船用摄像机需具备IP68防护等级,镜头采用防盐雾镀膜,外壳使用316L不锈钢材质。存储系统应采用分布式架构,在船端硬盘录像机与云端同步备份关键录像,支持通过4G/5G网络实时传输报警片段。部分先进系统已集成AI行为分析功能,可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违规跨越警戒线等不安全行为,并将事件信息推送至安全管理人员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