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紧密跟随国家产业指导及技术发展
港口船舶停靠监控摄像机布局浏览数:5

港口船舶停靠监控摄像机的布局需紧密围绕船舶靠离泊动态、系缆作业安全、货物装卸监管及突发事件响应等核心场景展开,通过多区域、多角度的摄像机协同覆盖,构建从船舶进港到离港的全流程监控体系:

一、进港航道与引航员登船区监控

在港口入口航道两侧及引航员登船平台部署长焦摄像机,重点捕捉船舶进港时的航速、航向及与航道边界的间距。当船舶进入引航水域时,摄像机需自动切换至微距模式,记录引航员与船员的交接过程(如引航卡传递、航行计划确认),并捕捉船艏与码头前沿的初始距离。系统支持AIS数据叠加,在监控画面中实时显示船舶MMSI码、吃水深度及危险货物标识,辅助引航员判断靠泊可行性。夜间作业时,摄像机需通过激光补光技术穿透薄雾,确保能清晰识别引航梯悬挂位置及船员着装反光条。

二、靠泊作业区动态监控

在码头前沿每50米间距安装防抖摄像机,形成连续监控带,重点覆盖系缆桩、护舷及船舶甲板关键区域。当船舶开始靠泊时,摄像机需捕捉缆绳抛投轨迹,记录首缆、尾缆及倒缆的固定顺序,并检测缆绳张力是否均匀(通过图像分析缆绳松弛度)。系统支持系缆作业规范比对,当检测到缆绳交叉缠绕或未使用防磨套时,立即触发语音提醒至操作人员。在集装箱船靠泊时,摄像机需具备自动计数功能,记录岸桥与船吊的对接数量及位置,防止设备碰撞事故。

三、货物装卸区细节监控

针对散货码头,在卸船机抓斗下方及皮带输送机转折点安装高速摄像机,以不低于200fps的帧率记录抓斗闭合状态、物料洒落情况及皮带跑偏现象。系统支持颗粒物扩散分析,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计算粉尘排放范围,辅助环保部门评估装卸作业合规性。在集装箱码头,摄像机需部署在龙门吊横梁及场桥轨道两侧,捕捉集装箱锁具连接状态、箱体编号识别及堆场堆存规范(如层高限制、通道宽度)。当检测到集装箱倾斜超过5度或锁具未完全闭合时,系统自动标记异常箱位并推送至调度系统。

四、船舶甲板与机舱口监控

在码头登船梯顶部及船舶舷梯入口安装广角摄像机,覆盖船舶甲板全貌及机舱口动态。系统需具备人员行为分析功能,当检测到船员未佩戴安全帽、未穿救生衣或进入危险区域(如油舱附近)时,立即触发本地报警并记录违规时间。在危险品船舶停靠时,摄像机需切换至防爆模式,重点监控货舱透气桅、洗舱机及静电接地装置的状态,防止可燃气体积聚。部分先进系统已集成热成像功能,可识别机舱设备过热隐患或货舱隔热层破损。

五、应急通道与消防设备监控

在码头消防通道、应急逃生门及消防栓周边部署智能摄像机,通过AI算法识别通道占用情况(如车辆停放、货物堆码)及消防设备完整性(如消防水带缺失、灭火器压力不足)。当检测到通道被阻塞时,系统自动调取最近摄像头画面验证,并推送整改通知至责任部门。在高温季节,摄像机需配合温度传感器监测消防栓周边环境温度,当超过临界值时启动喷淋降温系统。此外,系统需记录每月消防演练过程,捕捉演练人员响应时间、装备使用规范性及疏散路线选择合理性。

六、船舶生活区与垃圾处理监控

在船舶生活区舷窗及垃圾接收站安装微距摄像机,记录船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如塑料、食品废弃物、油污布的分离处理)及垃圾接收船的操作规范(如垃圾泵连接密封性、计量设备读数)。系统支持垃圾类型识别,通过图像数据库比对验证分类准确性,并自动生成垃圾接收凭证(含时间、船舶名称、垃圾重量及处理方式)。当检测到垃圾未密封或接收船未使用防溢漏装置时,系统立即触发环保部门预警。

七、夜间与恶劣天气监控强化

在码头关键区域(如系缆桩、装卸设备)部署红外与可见光双模摄像机,通过智能切换模式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在无月光夜晚,摄像机需通过量子点红外技术提升补光效率,确保能清晰识别500米范围内的目标。当遭遇暴雨、浓雾天气时,系统自动启动去雾算法,增强画面对比度,并切换至低照度模式降低噪点。部分系统已集成雷达联动功能,当雷达检测到异常移动目标(如未报备的小船靠近)时,摄像机立即转向目标区域并启动追踪拍摄。

八、多系统联动与数据整合

所有摄像机需与港口综合管理系统(PMS)无缝对接,实现监控画面与船舶动态数据(如吃水变化、货物重量)、气象信息(如风速、潮位)的时空同步展示。当发生系缆断裂、货物倒塌等突发事件时,系统自动调取事发前后30秒的关联摄像头画面,并叠加事件类型、时间戳及处理进度标签。此外,系统需支持多级权限管理,确保调度员、安全员及海关人员仅能访问其职责范围内的监控区域,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服务热线:

13588090990 微信同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路391号
邮箱:273733131@qq.com

版权所有 © 杭州赛可灵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隐私条款
浙ICP备2021036695号-1 浙公网备33010602012349